精华干货 ·

关于企业与创业高质量思考十三条

离上次发文又过去了二十三天,这二十三天还在各地游荡;上海疫情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保持在路上的状态,能让自己不停思考。想起很久以前有一档创业节目《赢在中国》,里面一首主题曲就是“在路上”……最近老哼这首歌。
唱:
那一天, 我不得已上路
为不安分的心, 为自尊的生存
为自我的证明
在路上, 用我心灵的呼声
在路上, 只为伴着我的人
在路上, 是我生命的远行
在路上, 只为温暖我的人
温暖, 我的人
(把近期的一些高质量思考,分享给温暖我的人儿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、
#离职是对原来公司的重新入职# 离开华与华后,才重新认知到华板说的“议程设置”。这个是我今年职业生涯里最大的进步和收获了。
建立新品类,赢得解释权。品类和解释权的底层原理就是“议程设置”。小到一个广告、一款产品和一门生意,大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都建立在一套议程设置上。比如“打**,分**”。
议程设置核心要点: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,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。议程设置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认知层面的效果,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人们“思考对象”上的影响,也就是告诉人们“想什么”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。所以营销的本质是消灭思考,让消费者按我们说的(议程设置)那样去行动。这是一个购买理由的真谛。
丰田生产方式强调:“只生产已经卖出去的产品”,既要知道卖出去了什么,更需要知道“有什么东西可卖”,从客户角度说就是“只做对客户价值有贡献的事情”,这叫有效性;从自己来说,就是“不让自己的努力没有成果”,不让努力的人没有成就,这叫效率。
转换到咨询行业如何只生产已经卖出去的产品呢?这里就要引入一个传播学概念叫“议程设置”,通过议程设置让客户点名只买你本来就要卖给他的服务产品。比如“一个定位”,比如“一个超级符号”。

二、
教是最好的学,分享是最好的实践。
今天一讲就讲了五个小时课,发现我越发知道怎么做好咨询服务行业呲牙
懂一件事不在于你想明白,而是在于你说明白。我们公司一个最小化产品。传正道、立正学,把华板的衣钵,传给越来越多的同行。
也是因为我从华与华出来后,发现这个行业有个很大的问题:广告公司、设计公司和咨询公司,都不会经营自己的公司。会给别人做产品,但不会做自己的产品。
方法后面是经营,公司无非就是经营和产品,经营又是核心生产力。

三、
所谓专家,就是在极小领域内犯过所能犯的全部错误的人。
——尼尔斯·玻尔(丹麦物理学家,诺贝尔奖获得者)老玻尔这句话,类似于说:“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”。这里的“盐”不是倚老卖老,而是经验曲线,你走过的每一道弯路,别人都走过了。所以商业上说要去一个地方最好找到一个已经去过那个地方的人。

四、
从深圳回来,来了三个专业服务公司客户找我做咨询。拿出大卫梅斯特的书再复习一遍。还是那句老话:任何商业动机都要落实到具体产品上来表达。客户先是通过具体产品产生联系。此外,一个人真会干一行的标志是他能成为老师的老师,顾问的顾问。不仅可以做品牌客户的战略营销顾问,也可以做专业服务公司的经营管理顾问。

五、
读最近一个前辈也是抖音知识网红的新书有感:这不就是朋友圈文案嘛,也能出一本书?我把这几年的朋友圈整理整理,都够出一个文库啦。
再次说明,只要成功了,狗屁都是经验方法;只要没成功,经验方法都是狗屁。这类知识网红的商业底层逻辑就是“爽文”。
信口开河、道听途说,“是不是”和“对不对”不重要,重要的是小白们看完“爽不爽”,所谓“爽”就是外行看热闹,越热闹越爽。所谓“热闹”就是小白们不用费什么脑筋就觉得自己懂,而且看完又有种能干大事的爽感。这个生意经真的是在很多行业百试不爽。

六、
家有一老如有一宝。特别在白酒行业,一个“老”字,价值无穷。酒厂与酒厂,品牌与品牌的差距在哪呢?在于把“老事新说”。老故事要与时代的宏大叙事相结合,这也是之前说的品牌的本质是占人类文化的便宜,故事母体就像“万花筒”就那么几个原型,但需要翻新和重新组合,找到自己的时代故事。

七、
#科学决策的步骤# 首先是着眼长期、通盘思考;再是厘清博弈关系,知道牌桌上都有谁和每个人都有什么牌。这一过程是知道要去哪,并且大致搞明白要怎么去。然后就是明确阶段目标、关键成果和时间节点。最后不断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审视,和持续改善。
科学决策就是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;做对的事,把事做对。做出科学的决策,往往依靠质朴的道理和简单的笨方法;往往比的不是认知,而是情绪稳定。
高段位的咨询顾问是企业家的心理按摩师,老话说“志有定向”,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,而“定向”之前是“定心”。

八、
守、破、离,学任何一门手艺的三阶段。“守”是看山是山;“破”是看山不是山;最后“离”又回到看山还是山。

九、
阅读所得:
上瘾可以归纳为“刺激”——“行动”——“奖赏”这个不断循环的路径,这个路径由多巴胺影响。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,从而影响人类的行为,多巴胺便是一种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。
最初发现多巴胺的时候科学家叫它“快乐分子”,以为多巴胺给我们的是快乐。但后来更多的实验发现,我们获得的其实不是快乐,而是以为自己将要得到快乐的期待。
当我们期待获得奖赏的时候,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会被激活,多巴胺的释放会产生愉快的感觉,即奖赏效果。

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顶层设计,都是在围绕“多巴胺”的刺激反射行为设计。通过理解多巴胺,可以指导了我们做出行之有效的所有营销工作。用马化腾的话说:让用户爽!

十、
品牌老化的后面首先是产品老化;
渠道流量问题的后面藏着一个产品结构的问题;
竞品的品是产品,竞品威胁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威胁。
营销绝大部分问题的根在产品。
产品是1,其它是0。

十一、
彼得林奇:“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,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“更大的大局”。
据说中国未来超过2万美元以上人均GDP是极大概率事件,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和最大机会依然在这里。
峰瑞资本丰叔提过一个观点,从未来九年来看,消费的长期趋势和确定性变化里有一点很确定,就是中国诞生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。
怎么理解这一点,丰叔说的特别具体:就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四五线城市,也会过上和上海一样的生活。这就是长期趋势和确定性变化。
这次从长沙到深圳再到杭州,昨天又在三明,一路看门店、看消费市场,最大的体验就是“老店(品)新做,消费升级”。竞争往往不是因为我做的有多好,而是对手做的太差了。所谓消费升级,首先是把老一代已经落后的事情,重新做一遍,做好一遍。从过去躺着赚钱到要稍微努力努力才能赚钱,这事永远都是应该的,和大环境没啥关系。大环境不是我们偷懒的借口。

十二、
咨询行业的好处就是两极分化,行业里只有两种公司:大师工作室和骗子公司。骗子公司大多都是火个三五年也就销声匿迹了,一般也整不到年营收过亿。真正的挑战和壁垒是大师工作室,但做再大的咨询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他老板,营收过亿过十亿都逃不过大师工作室的本质,只要大师干不动了,大师工作室也就慢慢没有了。
所以我最大的绝招就是“等”,等到现有行业大佬干不动,我就是新一代了也就是等个五到十年吧。
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
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

十三、
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说:“一个问题的解决,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问题的解决。”
这句话是九年前跟着李克老师做烟草咨询的时候教我们的。
很多时候,我们遇到一些问题不能解决,并非因为下的功夫不够,而是习惯性盯着问题本身,却未意识到要着力于解决问题的更高一级。
通常问题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有效的解决,而应借助于更高层面问题的解决。
今晚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理解,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把战术升级为战略,让战术升级成为更高一级的问题解答。
这就是要有“看山不是山”的战略想象,才能化平凡为神奇了。

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