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宁 · 产品思维30讲
产品思维,需要我们根据观察和判断,建立系统能力,向用户交付确定性。
运用交互的能力,在连接和迭代中,深化与用户的关系。
这也构成了《梁宁 · 产品思维30讲》的?5?个课程模块——
1.同理心:看懂情绪,找到天分
2.机会判断:从一个“点”,看到一个“体”
3.系统能力:组建系统,制造确定和依赖
4.用户体验:让产品拥有效率、进行演化
5.创新模式:找到创新模式,发现新大陆
可关注微信公众号:风与阳光谈笑
回复“产品思维”获取,
好的产品经理,要看到人在不同的资源推动下,会去到不同的地方,还要看到触发情绪和推进行动的开关。
要能看到持续变化的内在动力,能拥抱变化,变得成熟。
一个人为了强化自己的存在感,会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圈;
一旦存在感满足,能力圈也就不会继续扩充了。
就像很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,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……
2.读懂用户的底层情绪
用户往往无法准确说出体验,只能展现情绪。
把人比作“手机”,后天学的知识就像一个个“App”,而情绪是底层“操作系统”。
理性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,驱动一个人的,可能只是一瞬间的情绪。
通过产品服务人,本质就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。
在一段双方彼此了解的良性关系中,可以读懂对方的“满足”和“不爽”,并给予对方“满足”。
“愉悦”就是被满足,“爽”就是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
读懂情绪,看到天分和命运。
为什么你照着 PPT 练三次就很痛苦,而乔布斯为了一场发布会对着 PPT 练 100 次依然乐此不疲?
你不厌其烦愿意一直去做的事,就是你的天分所在,是上帝给你的操作系统初始密码。
做让人愉悦到爽,或是抵御恐惧的产品。
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,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,毫不犹豫地花钱。
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,为什么?对生存的恐惧;
为什么医美产品比普通化妆品贵那么多?对青春流逝的恐惧;听罗辑思维、用得到,为什么?认知焦虑,还是恐惧。如果一个人找不到“愉悦”和“恐惧”,他不会有什么成就;如果一个产品在“爽”和“恐惧”方面无所作为,那它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产品。
3.顺应用户的潜意识
“微笑”会让我们放下防御,“重复”会改变我们的观点……
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,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。
静态的产品没有机会去说服用户,所有的思考,都会让用户产生顾虑和戒备。
4、认清角色化生存本质
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:“好的用户体验,目标就是做到自然。”
这里的自然,指的就是“去角色化”。
为“个体”设计产品,要把对方当成鲜活的人,抛开刻板想象,不去假设他“应该”处在哪个角色。
如果给特定集体做产品,那就应该充分研究他们的集体人格(在集体中形成的思考和行为模式)、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。
我们都有体会,努力工作的工资,远不如几年前买腾讯股票或者北上广的房子。
你再努力也只是一个点,工资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。
但腾讯股票与北上广房子的收益,是点附着在了快速崛起的经济体上线性周期的收益。
从一个点开始着手做产品,这个点附着在哪个面上?这个面如何展开?面在哪个经济体上?这个经济体是在崛起还是沉沦?
2、产品机会:找到痛点、痒点、爽点
痛点的背后一定有恐惧;
有需求,还能被及时满足,这就是用户的爽点;
网红系列产品击中的是痒点——让用户成为理想的自己。
3、为用户绘制“用户画像”
“用户画像”是按照一定的动机和行为方式,抽象出的用户标签和模型。
可以用来把握用户特点和喜好。
第一套用户画像:第一只羊 / 头羊 / 狼
第一只羊是种子用户,让他得到及时满足,才能引入更多的羊;
头羊是意见领袖(论坛版主、微博大V、淘宝店主……),当头羊自发管理羊群时,产品就建立了自组织;
狼是利润的贡献者,如果你向B端收费,那狼就是B端。
第二套用户画像:大明 / 笨笨 / 小闲
大明对于自身需求非常了解,核心需求是价格或硬货,忠诚度低;
笨笨有需求方向,但不明确。可能会逛 10 家店看了 200 条裙子,最后买了一顶帽子……一旦决定了要买的产品,大概率会变成“大明”;
小闲没有消费需求,单纯为了打发时间。
两套画像互为补充,你想服务哪种羊,就要按大明、笨笨、小闲,三种不同羊的需求,来设计你的产品。
4、场景:在特定空间 / 时间,触发用户情绪
“场”是时间和空间,用户可以在一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;“景”是情景和互动。
在这个空间时间里,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,并裹挟用户的意见,这就是场景。
很多时候,你以为用户是在消费产品,其实是在消费场景。
在万物互联的未来,到处都是屏幕,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。
但入口不是场景,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。
1、整体流程和确定性
什么是“持续提供可依赖的确定性”?以 ATM 机为例,它提供的确定性就是出钞。
ATM 机要想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,需要七个岗位:战略、运营、现金、密码、硬件、客服、技术。
如果你把过多热情花在了诸如 ATM 机应该什么形状、是红的还是蓝的、可不可以再精美一点……这些对于整体的业务效率和结果并没什么影响。
2、小米的效率革命
企业是效率分工的产物,效率是系统的核心指标,没有效率的系统将失去竞争力。
雷军说过:“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两个点:第一是用户体验,第二是效率。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,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。”
与小米竞争的其他手机厂商,认为小米是在比拼产品,其实小米在比拼效率。
5、在几乎没人知晓的情况下,不到一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,渠道迅速扩张成立体的网。
3、微信迭代的刻意与惊喜
迭代,就是小步快跑,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,不断优化、小范围试错,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生长。
迭代规划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:
1.第一个版本要简单直接,直指人心;
2.迭代次序很重要,前面动作是后面的铺垫;
3.没必要憋大招,附加功能没那么重要;
产品经理的微观体感和所在组织领导人的气质,会让产品变成不同的样子。
4、领导力:带领团队穿越生死
在产品演化中,产品经理面对巨大压力,在一堆事里找到关键任务,带领所有人穿越生死,这个是领导力。
在机会、资本、野心、人才云集的今天,几乎每一块蓝海,都会转瞬变为红海。
面对生死考验,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,而是领导力。
能够支撑你的,是你对关键任务的甄别,内心的确认感,和你真正的兄弟。
其中,产品的战略最为重要——要做到哪些事?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?
基于产品的战略和存在价值,我们才能决定做哪些事,或是对哪些事坚决不碰。
建设资源固然和能力有关,但更与战略相关。
感知层感知到的一切内容、功能,都是在资源框架内被框定的。
2、绘制用户体验地图
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,用讲故事的方式,从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,记录下他与产品进行接触、进入、互动的完整过程。
以用户视角来思考:能不能一步一步实现目标,这个过程是困难还是容易?
通过用户体验地图,确认产品的存在价值。
3、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:峰值和终值
设计服务蓝图,是为了配置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。
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一个产品,但资源有限,不可能所有点都达到用户预期。
你需要做的是:不突破用户底线的前提下,使用户拥有一个美好的峰值和令人回味的终值。
4、上瘾机制:用户激励系统
建立激励机制,就是一旦完成预定动作,给他满足;并且让他清楚,完成预定动作,就能得到满足。
在游戏里,资源是虚拟的,激励是极为确定的事。
但在现实世界中,重要的是找到驱使一个人的内在因素,内在激励是让人能够找到感觉,持续深入,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。
做好一个激励系统还要努力降低用户门槛。
激励与对方能力不匹配的事情,就是无效激励。
5、起好名字,建立产品口碑
名字是什么?
名字是召唤,是连接人和世界的渠道。
名字是主观的,强大的名字带有强烈的情感。
口碑是什么?
雷军说:“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。”
让用户满意是你的分内事,只有超预期把事做过头,用户才会有深刻印象。
华与华创始人华杉说:“口碑叫口碑,不叫眼碑。”
口碑一定是听觉文案,一定是一句口语,直截了当,脱口而出,不能绕弯子。
口碑就是你把那些事情做过头,然后别人口口相传时会说的话。
口碑是你要替消费者说一句他要说的话,然后让他说出来。
未来已来,只是分布的不均匀。
创新不是高不可攀或者神秘浪漫,不是必须超越环境,横空出世。
我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,它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,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个领域被使用着,你需要捕捉灵感的瞬间。
2、新要素与新物种
新产品一定要有新要素,否则不具备竞争力。
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,依然是那个产品和服务,合理运用其他领域的新要素,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,可以诞生出新物种。
3、三级火箭:互联网的降维打击
三级火箭是互联网圈的常用概念:
第一级,获取头部流量;
第二级,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;
第三级,完成商业闭环。
玩转三级火箭的几个要素——
第一,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,只有高频才能推动低频;
第二,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,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,这也是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的难题;
第三,操盘三级火箭的人,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狠人。
三级火箭,不是偶然干成的,而是一开始就想着颠覆现有的行业,干掉现有的企业。
如果不是狠人、不是积蓄已久、没有掌握高频应用场景,不能承受指责……三级火箭还是没法轻易玩。
4、颠覆式创新:成败价值网
颠覆式创新是屠龙术,是产生新帝国的机会。
随着社会能力的升级,新的需求被释放催生新的价值网。
颠覆式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,是否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网?是不是到了“新大陆”?
课程临近尾声,梁宁从另外的维度,对产品能力做出了精彩的诠释。
1、怎样成为顶级高手
我们容易学到的是套路,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;
让我们成为高手、促使我们做决策的,是那些微观体感;
要想自己为结果负责,开门立户创业,必须有长在自己身上的微观体感;
产品好手必须同时拥有微观体感和套路;但要想成为顶级高手,还必须要有宏观能力。
2、找到人生的确定和依赖
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,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,商业并非人生的全部。
人死前盘点自己的一生,其实没有人看这一生赚了多少利润。
做自己真实能做到的,做你有内心确定感的事,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。
可关注微信公众号:风与阳光谈笑
回复“产品思维”获取,